神农架学院培训中心
神农架学院培训中心座落在神农架林区政府所在地、国际慢城松柏镇送郎山下,是湖北神农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承载党员干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平台。这里松柏滴翠,空气清新,环境优雅,交通便利,距离神农架机场85公里,距离神农架高铁站50公里,距离保神高速入口22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培训中心拥有客房92间,床位168个,可同时容纳200人入住。拥有多功能自助餐厅2间,包房3间,大型无立柱报告厅1间。拥有标准化教室12间,阶梯教室1间,中小型会议室4间。有停车场4处,大小车位100多个。餐饮体现本土风味、生态康养,是各级宾客品尝神农架特色菜肴的良好去处。培训中心秉承“我尽心,您满意”的核心价值理念,专注于接待服务,热情欢迎全国各地、省内各界人士前来学习培训、科研交流、旅游研学、指导工作!
神农坛
神农祭坛是为纪念炎黄子孙的祖先炎帝神农氏而建,作为神农架的南大门,也是大多数游客游神农架的第一站。祭坛广场气势恢宏,主体建筑是一个高21米,宽35米的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神农炎帝立于苍翠群山之间,以大地为身驱,双目微闭,似在思索宇宙奥秘。景区内分为主体祭祀区、古老植物园、千年古杉、蝴蝶标本馆、编钟演奏厅五大部分,而祭祀区内的地上,是代表天和地的圆形和方形图案,其中“地”上的五色石又代表着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整个景区青山环抱,风光秀美。
神农祭坛晚上会有篝火晚会,当地人表演先民狩猎、娶亲、双花棍舞等节目,当地的青年男女还会对唱情歌并以鞋定情。每年会有很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来此寻根,祭拜神农大帝。
神农顶瞭望塔
神农顶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拔3105.4米,为“金字塔”形山峰,生长冷杉、高山杜鹃、箭竹等;有金丝猴、白熊、苏门羚羊出没。年均气温7.9度,8月极高温20度。距松柏镇113公里,距木鱼镇28公里。神农顶,峥嵘磅礴,破天遏云,傲立华中,是名副其实的“华中第一峰”,峰顶漫天飞雪,滂沱暴雨、沉沉云雾织就了一块厚厚的面纱,终年罩在头上,使人难识真面目。唯有夏秋之季,天晴之日,云开雾散之时,立身于峰顶,府视四野,万千景象方可尽收眼底。神农顶端,岩石裸露,石林耸天,不见树木,唯有苔藓、蕨类铺在地上,一片原始洪荒的景象。但在山腰,无论是陡峭的南坡,还是略缓的北坡,在那翠绿而又松软的草甸上,都鲜明的分出三个层次来:一层是箭竹林带。箭竹环山而生,成块连片,排列有序,随风起涛,有如护卫山寨的坚实城墙。一层是冷杉林带。棵棵冷杉,耸天傲立,顶风冒雪,苍翠欲滴。一层是艳丽的杜鹃林带,一簇簇偎依在挺拔的冷杉怀抱里,花色夺目,娇态媚人。
大唇犀
该剖面由华北地质研究所周慕林等于1975年进行泥河湾盆地新生代地层调查时发现。剖面位于阳原县辛堡乡红崖村南的南沟及扬水站旁边,地处壶流河地堑。剖面厚度约130米,泥河湾层约100米,主体为河湖相沉积的泥河湾层,顶部覆盖一薄层黄土,底部与上新世三趾马红土层不整合接触。该剖面是泥河湾盆地出露最完整的剖面,底部约260万年,古时为湖滨环境。
1975年华北地质研究所周慕林等进行泥河湾盆地新生代地层调查时发现。它是泥河湾盆地出露新生代地层最全的剖面,总厚约130 m。剖面底部记录的高斯-松山地磁极性倒转,年龄约为260万年。顶部为晚更新世-全新世黄土堆积。该剖面位于古泥河湾湖的湖滨地带,以湖滨砂砾堆积和粉砂交互堆积为主。
红崖剖面远景(牛平山供图)
红崖剖面中上部(牛平山供图)
红崖剖面东侧中下部(牛平山供图)
红崖扬水站地层剖面(卫奇供图)
肿骨大角鹿
位于阳原县石匣里乡下沙沟村大水沟,厚度60米。该剖面主体是泥河湾层,约56.3米,上覆马兰黄土。古时地处泥河湾盆地的边缘地带,更新世早期后为滨浅湖环境,更新世中期为滨湖环境,更新世晚期气候变干,湖泊缩小,并逐渐消亡。
1923年英国地质学家巴尔博首次考察泥河湾一带的河湖相沉积,并命名为泥河湾层。1924-1926年,巴尔博与桑志华、德日进等多次对泥河湾盆地进行考察,并发现大量哺乳动物化石。这个剖面是当时出土化石最多、最重要的化石地点。这些化石被命名为泥河湾动物群,可与欧洲维拉弗朗动物群对比,时代为早更新世。
1948年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后,我国学者确定泥河湾盆地的河湖相沉积为我国北方早更新世标准地层,泥河湾动物群为早更新世标准动物群。
下沙沟出土的动物化石主要有:刺猬、丁氏鼢鼠、桑氏硕鬣狗、鼬、獾、泥河湾巨颏虎、长鼻三趾马,三门马、后脊蹄兔、板齿犀、巨骆驼、布氏真梳枝鹿、秀丽黑鹿、麂、羚羊、翁氏转角羚羊等。
-
转到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