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阳原县石匣里乡下沙沟村大水沟,厚度60米。该剖面主体是泥河湾层,约56.3米,上覆马兰黄土。古时地处泥河湾盆地的边缘地带,更新世早期后为滨浅湖环境,更新世中期为滨湖环境,更新世晚期气候变干,湖泊缩小,并逐渐消亡。
1923年英国地质学家巴尔博首次考察泥河湾一带的河湖相沉积,并命名为泥河湾层。1924-1926年,巴尔博与桑志华、德日进等多次对泥河湾盆地进行考察,并发现大量哺乳动物化石。这个剖面是当时出土化石最多、最重要的化石地点。这些化石被命名为泥河湾动物群,可与欧洲维拉弗朗动物群对比,时代为早更新世。
1948年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后,我国学者确定泥河湾盆地的河湖相沉积为我国北方早更新世标准地层,泥河湾动物群为早更新世标准动物群。
下沙沟出土的动物化石主要有:刺猬、丁氏鼢鼠、桑氏硕鬣狗、鼬、獾、泥河湾巨颏虎、长鼻三趾马,三门马、后脊蹄兔、板齿犀、巨骆驼、布氏真梳枝鹿、秀丽黑鹿、麂、羚羊、翁氏转角羚羊等。

